分类目录归档:新闻动态

Facebook 全球货币战略:从企业进化成“超级国家”

民族国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社会结构。数以百万计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联系在一起,起草管理社会网络的法律。组织这一网络的原因可以任意,如信仰不可剥夺的权利,或共同的语言、地理、经济等。因此,官僚和独裁者,无论是否由选举产生,都会起草法律来影响通讯,管理社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并为他们的社会做出经济决策。如此一来,少数人的决定会影响许多人的生活——无论是好是坏。

Facebook监管着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影响着通讯、管理着社会组织、建设着基础设施,并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社会网络做出经济决策。虽然Facebook只对自己的公司股东负有责任,并受到美国和欧洲一些监管机构的监管,但它正面临着许多传统上由民族国家维护的概念领域和生存障碍:

从经济上看,Facebook目前的市值为5289.4亿美元,大致相当于瑞典或波兰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源自World Bank)。然而,与分别铸造自己货币(分别是瑞典克朗和波兰兹罗提)的瑞典和波兰不同,Facebook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主权。而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Facebook进军货币创造领域,将影响全球数亿(如果不是数十亿的话)用户。有趣的是,与瑞典克朗或波兰兹罗提类似,Facebook在货币制度中的角色可能与世界各国央行相似。如果最初的报道属实,《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称,“Facebook可以用Facebook银行账户中持有的美元、欧元和其他国家货币来为自己的货币背书,以此来保证硬币的价值。”作为参考,瑞典克朗的价值有下列储备作后盾:

出于各种宏观经济原因和国家目标,人们持有和出售的外汇储备。通常,支撑一国货币(如克朗)的外汇储备不会和币值直接挂钩,因为直接挂钩会带来投机性货币攻击或国际收支危机的威胁。

从最初的报告来看,Facebook的主要目标只是确保其货币的价值稳定。Facebook正试图在一个数字分类账簿上——或者某个公开发行的分类账簿上——创建一个账户单位,与一篮子国家货币的价值“挂钩”。就像各国央行为了稳定核心货币而买卖各种外汇储备一样,Facebook也将以类似的方式运作。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某个数字账户单位相对于某种国家货币形成了稳定的关系,可以称为“稳定币”。美元是目前为稳定币提供储备基础的理想货币,而Mark Zuckerberg的对手们率先推出了另一套系统:Winklevoss兄弟创造了Gemini Dollar。

Gemini Dollar报告,2019年4月

Gemini Dollar在传统货币体系上提出了许多潜在的创新:比如近乎即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廉价和全球转账功能。传统的转账系统,如SWIFT或Fed Wire,只在营业时间内运行,使用起来可能很昂贵,而且处理业务可能要花费很多天的时间。

因此,Gemini Dollar表面的商业模式是,托管人可以从银行存款准备金中获得利息,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2.5%。实际的Gemini Dollar用户可以将该利息作为使用该服务的费用。同样,发行USDC 稳定币的另一家主要加密货币公司Circle也宣布有意通过“将这些法定基金投资于高流动性、AAA评级的固定收益证券”,从外汇储备中获利并维持外汇储备。

Facebook的稳定币在当前模式——即通过1比1的美元储备或购买AAA评级的固定收益证券(本质上也是由美国经济实力支撑的,类似于美元本身)来维持稳定——的基础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当Gemini Dollar通过国有银行支持的账户买卖美元时,这是一个相对规避风险、易于管理的业务流程。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场上块头最大、实力最强的选手。因此,Facebook用欧元等其它货币建立更多样化储备机制的计划,可能充满长期风险。由于美国目前是最健康的主要经济体,它也保持着最高的利率,而不像欧元,欧元目前正在零利率和负利率的泥淖之中挣扎。此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为全球最强劲的国民经济设定的2.5%的利率,在经历了10年的经济繁荣之后,仍处于前所未有的低点。

iPod touch又回来了,但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情怀

时隔近四年,美国时间5月28日,苹果公司悄悄在官网上线了新一代iPod touch。

iPod曾是苹果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线,但随着iPod最主要的功能(播放音乐)被智能手机分流,它渐渐沦为苹果相对次要的产品线。

时至今日,苹果官网还在售的iPod系列也仅剩iPod touch了。

四年后iPod touch终于更新

iPod首个产品是iPod classic,于2001年10月发布,iPod系列曾推出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touch等多款经典产品。iPod的产品形态也从音乐播放器进化到“iPhone精简版”。2015年,苹果最后一次披露iPod系列的销量,截至当时,iPod累计销售了3.9亿台。

iPod touch上一次更新是在2015年7月。新iPod touch外观没有变化,依然采用4英寸显示屏,并保留Home键的经典设计,摄像头仍是800万像素。

主要的升级在于系统和芯片。六代iPod touch还是采用A8处理器,最初发布时采用iOS 8系统,新款touch采用iOS 12系统,搭载A10 仿生芯片。苹果公司称,A10 芯片为新款iPod touch带来了最高两倍于前代产品的性能和三倍的图形处理能力,并支持增强现实类游戏和APP。

与此同时,iPod touch首次推出256GB的版本,并取消了16G和64G版本。国行版32GB售价为1599元,128GB的售价为2499元,256GB的售价为3399元。配色有深空灰、粉红、金、银、蓝、红六种颜色可选。

库克多次强调,苹果的未来是从产品向服务转型。苹果可以通过iPod touch这样相对低价的iOS设备,刺激Apple Music和App Store的收入。

关店、退烧的阵痛期后,新风口再为新零售续命?

自“新零售”概念被电商巨头提出,大到巨头,小到中小型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商超,均想在新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分得一杯羹。在多方混战的格局下,新零售市场逐渐出现了较为清晰的路线,也形成了多种可行的模式,为后面新入局的玩家提供了思路。

然而尽管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在市场已经普及开来,但新零售市场目前仍处于行业初期的摸索阶段,也因此,不少尝鲜的新零售企业们在入门阶段交了不少学费。

随着生鲜新零售新风口的堆起,几乎所有站上赛道的玩家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快速扩张抢占市场先机。其中发力最猛的要数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了,2018年盒马鲜生在全国布局的门店数已经达到了109家,并且在2019年有继续开店扩张的趋势,超级物种的门店数也超过了60家。

但一味狂跑总有跑过头的时候,盒马CEO候毅近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道,“此前盒马舍命狂奔,肯定会有开过头的情况。”也因此在4月30日,盒马鲜生迎来了首次关店,位于江苏昆山的新城吾悦广场门店将在5月底停止营业。

而在盒马鲜生首次关店之前,4月份小象生鲜就相继关闭了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多家门店,而在此之前,永辉的超级物种更是上交了10个亿的高昂学费。再者,经过阿里新零售赋能的新华都,旗下新零售品牌海物会也没能挽救新华都六年来持续亏损的颓势。令人唏嘘的是,5月上旬新华都还发布了一季度关闭旗下19家门店的公告。

关店的理由无非是商业调整,即砍掉未能实现盈利的门店。所以当新业务无法盈利,新零售企业们也感到为难,毕竟盒马作为行业的标杆,其接受了阿里巴巴技术、物流等方面充足的赋能,而这背后的大量资金投入更是让众多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

综合来看,电商巨头的加入、传统商超的转型,都无法保证能在新零售领域一直保持盈利、或者说门店持续大规模扩张的状态。转型坎坷的新华都,以及复华商业旗下昙花一现的新零售品牌地球港等等都是新零售试错的结果。

所以,纵观目前整个新零售领域,有盈利有亏损,但是相比较来看似乎亏损的比重更大些。而且,在无人零售片区的伤残指数亦是极高。

被华为反超,一季度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降至第三

本周二,来自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研究报告再度向人们确认了一件事: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位置已被华为所取代。

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降至11.9%,同比下降2.2%,销量也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5410万台下跌至约4460万台。

对此,该机构研究主管Anshul Gupta在报告中写道,iPhone在各个市场上的降价策略虽然提振了需求,但仍不足以恢复第一季度的增长:

“苹果面临着更长的更换周期,因为用户很难看到有足够的价值效益来证明更换现有iPhone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与苹果的销售疲软不同,华为则在今年一季度销售了5840万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10.5%上涨至15.7%。

Gartner认为,华为不仅超越了苹果,也正逐渐缩小着与排名第一的三星之间的差距,而这也与本月初IDC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一致。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三星仍是行业的领导者,但其市场份额已从20.5%下降到19.2% ,第一季度销售智能手机共7160万部。

而在全球前五大手机供应商中,华为则是实现了最高的销售同比增长率。尤其在最大的两个市场欧洲和大中华区的表现出色,智能手机销量分别增长了69%和33%。

美国商业资讯网站Business Wire的文章就曾指出,华为手机在中国、西欧以及非洲的业务增长,促使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直追三星。

与此同时,中国其他智能手机生产商也表现不俗。OPPO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7.3%升至7.9%,Vivo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6.1%升至7.3%,分别位列Gartner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的第四、第五位。

千亿茶饮市场的资本战局:最终竞争对手是瑞幸?

潘攀一直预感中国会有一个类似星巴克的国际品牌,去年年中,他对媒体说,“这个品牌一定与星巴克不一样。这会是一个结合中国文化的产物,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潘攀是天图投资的管理合伙人,从投资八马茶业开始,便一直关注着茶饮市场的更迭。

这种预感并非空穴来风。一年2.1亿外卖订单,销量远远高于咖啡,爆红茶饮店的生意甚至一杯难求。这是一个远比咖啡更大的市场,并且能够无线拓展下沉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估算数据,现制新中式茶饮的市场规模接近一千亿元。

资本也在涌入这一市场。CV Sourse披露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今,仅新中式茶饮品牌的融资事件便有15起,且估值动辄数十亿元量级。“这是个很凶猛的行业,红利还有很多”,众海投资投资副总裁张烨秋告诉投中网。

资本助推下,巨头也将随之产生,咖啡与茶饮这两种解决相当接近需求的饮品的载体,最终会在“生活方式服务”这一领域短兵相接。

而当初之所以投资乐乐茶,众海投资看重的也是其多品类多SKU的扩充能力。“乐乐茶从初期就打出了软欧包、鲜果酪、冰激凌和新式茶饮,而且每一个品类的SKU都可以做得很好,这对于这一赛道的投资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扩充单个品类的SKU不难,难的是扩品类。如果把目光紧盯在一个单个人气产品的SKU产品上去打爆款,品牌的生命周期就会随着单个SKU的生命周期而下降,只有多品类多SKU获得了成功才接近生活方式的打造者,渗透更多用户场景和需求”,张烨秋表示。潘攀也告诉投中网,投资奈雪の茶,是将其看作“生活方式类”项目进行投资。

这种竞争交集甚至还体现在了对于外卖市场的争夺。参照“76%的现磨咖啡消费都依赖于外卖”这一数据,瑞幸咖啡干脆放下线下市场,通过首杯免费等补贴方式攫取用户,甚而用户到店点餐,也仅能通过线上程序进行下单,从而完成用户往线上的转移。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头部新中式茶饮品牌也都开发了自有的小程序,并在外卖平台进行用户渗透,区别在于客群多从线下自发转移到线上,体现的是产品及品牌溢价的优势,又比瑞幸多了一重到店体验的功能。